古琴《欸乃》曲意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上海文玩古琴馆给大家分享下经验。
对于《欸乃》一曲所写,历来几乎都作为渔父之歌解,并且多引上文所提的柳宗元《渔歌调》为例,今天琴人在演奏管平湖先生打谱的《欸乃》时也常这样理解或说明。但从管先生打谱所展现的音乐实际来看,却非常明确地是在表现船夫或纤夫的劳动和心情,形象生动,感情鲜明,而不是渔夫在渔事或归船时摇橹、划桨时的声音及漫歌的情景表现。
在管平湖先生打谱的《欸乃》中(以下简称管谱《欸乃》)有非常明显的一呼一应的号子声调多次单纯出现或变化出现,是十分重要的形象展现和情绪表达。有时是有力的,有时是沉重的,有时是急促的,是不同情形下的劳动,也是不同状态下的心绪。
这号子声调第一次出现是中速情况下相呼应的单音,由两个两拍的单音音型再压缩成一拍,稳健中形成一种鲜明的劲力:
例1(谱略)
这一段落的最后四小节旋律性很强,但其基础乃是mi mi sol sol同音重复成的号子声的发展。
例2(谱略)
此后在羽音上作了指法的改变,成为较密集节奏型的同音重复,成为一种急促的呼号。
例3(谱略)
第四次重现的同音重复音型用固定低音的双音加强了力度。节奏由宽而突然紧缩,再有力地放宽,更加强了音乐的激情与张力,并且有厚重之感,是一种更为顽强而紧张的情绪下的呼号。
例4(谱略)
第五次同音重复的音型出现时,用了八度双音。在演奏时处理为显著放慢的速度,表现的号子声成了辛劳中的沉重心情体现。然后回到原速作一次同音重复,恢复了生气与活力。
例5(谱略)
上述五例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呼应相接的号子音型中,表现了船夫或纤夫艰辛劳作的情景,展示给我们的是我国古代许多绘画中所呈现的江畔一行纤夫拉船前行的景象。完全可以确信,这一曲在古琴音乐中难得的、声情并茂的精彩之作,所写的正是船夫的号子声中的劳动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