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的译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出自西汉刘向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的讲话艺术
1、直言劝谏
《晏子春秋》中,晏子对景公许多次直言劝谏,有时候话虽说得很重,令齐景公非常生气,但效果却极其好。一天,齐景公外出游玩到了公阜,想到想永生不死,晏子就用了周王来批评齐景公。
不久,梁丘据乘着六马拉的车来了,晏子又用相同和相和来批评齐景公,日色将晚,景公看到了彗星,便叫来伯常骞,让他祭祷消除这个灾星。晏子又用应该修政而不是祈祷来批评齐景公,齐景公越加气愤,再也没有游览的兴致了。
2、善于比喻
晏子善用比喻迂回论证,令人折服。比喻,即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人知之,是善说者最爱使用的招数,往往使对方听得清楚明白。
有一次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有什么忧患?”晏子把忧患比喻为社鼠,权势者比喻为为凶狗。来让齐景公听从劝谏。
3、机智应变
晏子在与邻国的外交中,多次体现了其本身不卑不亢,机智灵活的讲话特色。讲话时庄严不侮辱国体,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又义正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