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佛狸祠下”典故的由来

“佛狸祠下”典故的由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佛狸祠下”典故的由来

“佛狸祠下”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这首词的韵译是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参考资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