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市场普遍是融得越多亏得越多,有多少企业会提前退出战场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题主说的投入、建设、融资是事实。实际上这背后说明的是,云计算之间的竞争就是投入资金的竞争,更是企业资本的竞争。科技行业也有门槛歧视。
不说别的,你能想象到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等网络巨头一年光是建设数据中心要花多少钱么?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很多,并且一年比一年多。数据统计显示,排在前十名的网络巨头在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投资达到了750亿美元,其中中国榜上有名的企业只有排第六的阿里巴巴和排第十的腾讯而已。
试问,还有几个企业能达到这种水平的投资?
有人可能会说了,中小公司虽然自身资本不够雄厚,但是可以融资,也许就有与之一战的可能呢?
这种想法就太过天真了。 一方面,巨头们继续加大投入,保障技术的领先,另一方面,为了抢占市场,打出价格战,清理散户。
对于用户来说,一边是技术领先,服务到位,价格优惠的大型企业,一边是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的中小企业。选谁不用我多说了吧?
国内方面,以阿里云为例, 2017年仅第四季度,阿里云就发布了316项新产品和功能,收入44亿元,增长达103%。这样的发展态势,国内云市场中的企业谁敢与之比肩?
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又报道称,阿里巴巴占据了约60%的中国市场份额,拥有超过100万云计算付费用户。
这意味着中国市场份额中剩下的40%,将由亚马逊、苹果、腾讯等第二梯队的企业和剩下的所有企业共同瓜分,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在云计算领域,中小企业和巨头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中小型企业将会被清退,而像阿里云这样的巨无霸则会越来越壮大。
显然,“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这条金科玉律在云市场也依然适用。
中小企业入局云市场,多半要成为巨头们大战的炮灰,提前退场是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
云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成本在不断降低,云服务的价格一降在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称,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2040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接近20%;另一家研究公司Market Re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美元,但是云市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阿里巴巴2009年成立了阿里云,由于阿里巴巴是中国第一个下决心做云计算的企业,这也使得阿里云截止去年已占据着中国云市场31%的份额,而且还在不断增长,2013年,阿里云开始用激进的市场策略占领市场,2014年开始每年降价十余次,年降幅高达30%。每轮降价都促使其他云公司不得不被迫跟进。去年10月,阿里云宣布再次下调价格,核心云产品的最高降幅达50%,包括云服务器ECS、云数据库RDS、云存储OSS及云安全产品等。不止在中国,在国际上亚马逊的AWS自2006年发布以来,已降价了52次之多,不少公司都宣布退出了战场。随着云计算的继续发展,云服务还会降价,除了一些巨头企业和转变成功占据着不少市场份额的企业,其他的企业都会不断被淘汰出局。因为云服务平台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很难盈利,在加上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企业已经占据了先机,后来的企业在云服务这一块将很难存活下去,而且每年这些巨头企业在云市场投下的成本还在不断增长,后进来的企业已经失去了先机,在资本和技术方面也逊色于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型企业,再加上2018年云市场的争夺还会进一步扩大,不具备资本、技术、先机等优势的企业会不断被淘汰,除非能够转变成功,占据云市场份额,不然为了减少亏损,企业也只能自行退出云市场的争夺战场。
科技日新月异,今日大资本投入,赚一笔快钱,后天可能市场就变了,不在是热门,这样更体现出资本逐利的本质。
目前云市场很少融资了,在2013年时比较多,2016年基本都淡出云市场了。
因为大家都一齐上马,拼资本,而市场总量有限,大家分的粥就少,除了头部几个大咖,能有盈利,其他的都在打酱油。
慢慢的市场不赚钱,冷清了,君见百度云外还有其他再呐喊吗?
互联网项目都在资金摇蓝中成长的,没有资本助力,倒下是必然。
云,用过百度,360,小米的,刚出来,挺新鲜,存图片,视频啥的,每天都送几个g存储,哪能用那么些,现在用的小米手机,没事送一个月云会员都用不了,不知道你们有用的多少,前段时间金山云又融资好几亿,
你们谁用过几十g啊,,这云市场就巨头敢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