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与其他歼击机相比有哪些优劣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沈飞粽子机“歼31”通体黑色,黄色勾边,尾翼上喷有一只海鹰,布局双斜尾隐型,没鸭翼,和美国的F35比较接近。粽子机“歼31”真机图曝光正时值美国防长帕内塔访华前夕,又是中日钓鱼岛问题的紧张时期,粽子机“歼31”的曝光,让人不禁对之间的联系多加揣测,有网友感叹“中国军工这是要给力保卫钓鱼岛了”。据传,“歼31”战机将命名为“鹘鹰”,是双发中型(轻型)战机,代号为J-31 001一号试飞机,发动机型号未知。
歼31的主轮距宽度与F-35相近,而前后轮距因为照片视角原因看不太确切,但从其与主翼根的相对位置来看,前后轮距应该也与F-35相似,而且主轮也采用了双小轮,确实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上舰的要求,当然是否能搞定上舰事情还没那么简单,可能技术上做了预留准备。可以看到歼31机的主翼前缘后掠角可能比F35略大,更倾向F22的设计,由于照片视角问题,还不能精确比对,但存在这种差异的可能,就是在机身、机翼气动阻力方面31机的设计更偏向高速性一些,在推力和推比差一些的情况下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设计考虑,由于仍属中等后掠角,结合采用升力体机身和分段融合边条,整机升阻比方面相信会有不逊于F-35C的效果。
歼31机的翼展和翼面积相对更大,尺度与F-35舰载的C型更接近,翼载荷较低,同时也采用了整体式的后缘襟翼。前移的较高的菱形垂尾在位置和作用上应该都与F-22一样,突出大迎角的方向控制能力,F-35的设计要求是50度迎角机动,F-22是60度,我国的四代机竞标要求也是60度,歼31机在大迎角机动性能方面有可能也沿袭了601竞标方案的设计和要求标准。歼31机和F-35、F-22主翼、尾翼、垂尾耦合设计也比较相似,大家耳熟能详,没有什么特别要解释的。综合来看歼31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对高机动性有较高追求,性能偏重亚跨音速段,但综合水平会受到发动机性能的较大约束
歼31机的机腹弹仓盖已部分打开,粗略分析尺寸较大,长度如按照机身不含空速管长17米算可能有接近4米左右,宽度也较为可观,估计横向排4枚中距弹是可以的,考虑类似JDAM这样的武器,如果内载2枚同时还能带两枚空-空弹的话,隐身情况下的标准多用途作战能力可以算是与F-35在一个台阶上了。现在还不清楚机腹中距是否带中隔,如果有的话有可能是一个重外挂点,外挂武器方案总体与F-35类似,但因为推力/推比和油耗的原因有效载弹量可能会小不少。31机侧面应该没有弹仓了,一个是内容积还要保证载油量和设备空间,另一个主机轮舱盖尺寸比较大,已占用了侧面较多面积。歼31机和F-35的雷达舱大小很接近,座舱盖虽没有F-35那么大和倾斜,但也相去不远,视野尤其是下视角很优秀,这也符合其多功能对地攻击和可能上舰的设计需求。新机“歼31”总体布局和外形类似F-35,不过采用了双发设计,前移的菱形垂尾设计与F-22相似,由于发动机直径小,对应的进气道直径也小,因此即使具备较大机腹内置弹仓的情况下也比F-35的机身显得更纤薄一些,机头雷达罩倾斜明显,座舱盖暂时还是分离式,后续换成整体式对现有技术而言已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成本和隐身性能的差别。
考虑外形隐身设计,歼31机与F-35侧面机身倾角(包括垂尾)接近,可能略大2度左右,对侧面威胁方向雷达波的散射偏离效果近似,但机身下表面外形更简洁平坦,凸截面区域更小,略占一些优势,内置弹仓效果就不用说了。机翼前缘后掠角如果确实比F35大的话,对前向隐身也更有利,包括较小的座舱盖设计一起,能够减小前向威胁角内的散射。对于歼31和F-35来说,能够在减轻结构重量、隐身和进气效率等方面同时取得理想效果,肯定是没理由不用的。歼31机表工艺看起来还不错,估计跟黑丝是一样的技术,机尾RD-33/WS-13发动机喷口外形很明显了,发动机舱尾端与喷口结合部有比较大空隙,看起来比较怪异,为未来三维矢量预留?端面似乎未J20、F-35那样锯齿化处理,而是比较平滑,也许要等更大更细的图片出来能看得更明白些。隐身设计上,对后部看来也没花太大功夫,可能也是原型和技术阶段的缘故,后续再看吧。就外形而言隐身性能上歼31机在前向和侧向都与F-35相近,并有更优的潜力,以后图片多了,再粗略建模来估算估算。
歼31和美国F22对比,简直就是翻版F22。601这款新机虽然是集团自研,但结合J20一起从隐身、气动和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技术上来看,除了发动机,搭配武器方面可能还需要再加快和提高一些,其他四代机主要技术确实已经被我国全面掌握,包括基础航电方面的一些进步,至少已经跨进了这一代的入门水平。差距虽然存在,但对抗态势上已经足以影响美军优势,我国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快、拓宽技术发展和研制定型,只要不是存在代差,就有战场上的足够话语权。601这款机出来,从设计特点上看确实定位基本就是美军体系中F-35的位置,侧重的是多用途能力。如果性能也符合期望,后续能够保质保量,不排除有割据江湖的潜力。总体来看,31机的气动设计是在考虑了推力/推比约束条件下,对气动进行适当优化以获取所需机动性的平衡设计,综合水平也许不如J20的高机动性来得突出,但由于具备隐身特性优势,空-空任务下对付三代机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多用途能力方面挂载点设计会比较灵活,内油量还无法估计,但整体性能受发动机约束会比较明显,这也应该是未来重点改进的方向。信息有限,评估粗略,以后再补充完善。
歼31,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亮相!这是继2011年初成飞歼20重型隐形战机震撼上网以后,沈飞为中国贡献的保钓利器。国家间过招,还是实力说话!这些新一代装备服役之时,也就是钓鱼岛、南海问题解决之日!不远,5~10年!
歼-31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其采用双发、单座、固定斜垂尾、无鸭翼、DSI进气道(猜测)。其主要作用是与歼-20形成高低配,或用于出口。
与F35比较
翼展比F35大,机身比F35长、薄,截面积比F35小。
优点:机动性能占优
缺点:载弹量、载油量小,航程不如F35。
既然此粽号称四代,那么以四代的标准来看。
首先此机模仿F-35的意图很明显,整个机身前部基本照做,当然2001也是这样的手法。
先说缺点,从机身表面来看,此机的表面十分的平,我是指形状。这意味着它并没有在气动面导波衍射和气动构型取舍方面有什么进步,仍然是八爷的水平,采用提高静稳定度的手法来避免由于隐形外形导致的负面气动效应,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机动性会相应程度的降低。同时兼顾隐形和复杂曲面的流畅控制显然已经不是还要吃苏霍伊奶的沈飞能搞定的(姑且不跟洛马这个妖孽横行的地方比)。
第二,发动机劣势,虽然此机双WS-10和中型机的体型推重应当问题不大了,但是将和米格29面临同样的问题,油不够。以本朝的设备小型化的技术能力,如果此机真到想要在各方面都达到四代水准,那设备占用的空间除掉也没几个地方能装油了。另外,WS-10本身并不是有技术突破的发动机(也就是指他是个很普通的涡扇发动机),油耗即便用F100的水准来看,此机也基本等于机场保卫机。
第三,雷达,众所周知本朝战机的攻击系统从弹到系统都是毛子的货,而毛子货的问题就是傻大笨粗,即同体积性能低下,同性能体积过大,而体型过小限制了其能装载的最大雷达性能,并且由于不具备美帝雷达鬼畜的低频截获和被动探测的能力,并不能做到全时电磁隐形,从隐形机的本质来说,只有一半的能力。
第四,武器系统的问题,击中测控车的空空弹咱就不说什么了……
接下来是优点
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此机很聪明的选择了模仿F-35和F-22这两个成功的机型,没像某机一样用极其蛋疼甚至可以说蛋碎的MFI布局。至少此机最差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除开涂料)是中规中矩的。
第二个优点,按照生产性来说,至少发动机摆脱了毛子的保养地狱,目前从表面上来说工艺也很简单,自然也压缩了成本。
第三个优点,大概是让苏霍伊的T-50外贸猛禽斯基更加蛋疼了。其对手有可能获得比它性价比更高的货,而它的潜在客户也有可能因此流失。当然又有可能刺激高级四代的F-35的销量增加的负面效果。
具有一定的隐身性能,中型。就前轮情况来猜想,应该要上舰。还有适合创外贸收入。其它的暂时还没有得到什么数据,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