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出处:《论语十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包含成语:
1、任重道远[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 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 ]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 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岁寒松柏[ suì hán sōng bǎi ]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 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 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出 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