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首届春晚总导演、沈阳人黄一鹤去世,享年85岁!

首届春晚总导演、沈阳人黄一鹤去世,享年85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首届春晚总导演、沈阳人黄一鹤去世,享年85岁!

4月8日清晨, 央视春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先生去世,享年85岁 。 主持 人曹可凡发布微博透露了黄一鹤先生去世的消息。

黄一鹤

1934-2019

● 黄一鹤, 辽宁沈阳人 ,春晚第一代导演。

●他一共导演了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春节联欢晚会”,其中除八五届以外均获全国电视“星光奖”特别奖,他的执导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他改变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也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诸多经典。

虽然现在的春晚关注度已大不如前

但是提到1983年第一届的春晚

尤其是70后、60后的人

即使过去这么久也会“记忆犹新”

1983年春节联联欢晚会的四位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有的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坐在电视前

第一位正式登上春晚的歌手是李谷一

给人印象最深的歌曲是《乡恋》

这首被视为“靡靡之音”的歌曲从此解禁

李谷一《乡恋》

那一年侯宝林、马季、赵炎、林立芳、索宝立、牟玄甫、斯琴高娃、姜昆、李文华、刘晓庆等陪着大家过了一个团圆喜乐的幸福年。

看看这位,当年的朱军。

没有那么多形式上面的东西,没有那么多花样,没有太多炫酷舞美和超级大腕,茶话会式的家长里短,却显得格外温馨动人,给全国人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2012年1月19日《东方早报》刊登了对黄一鹤的专访,他这样回忆第一届春晚。 作者骆俊澎。

专访摘录:

央视春晚一年又一年的举行。时间一晃,镜头拉回1983年,那是第一届央视春晚举办的年份。首届央视春晚就开创了很多先例,比如设立节目主持人、实况直播、开设热线电话等,这些创新成为日后春晚一直沿用的规矩。此后,这份全国性的春节大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如同在年三十吃饺子、 放鞭炮一样的习俗。能将一台晚会变成春节习俗,黄一鹤功不可没。作为第一届央视春晚的导演,已经70多岁的黄一鹤回顾这三十年春晚历程感慨万千。

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以动画片“开场”

东方早报:

还记得1983年第一届春晚播出时的场景吗?

黄一鹤:

那时候没有宣传,没有预告,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央视会在1983年除夕之夜办这样一台晚会。节目开播时,北京城还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后来鞭炮 声渐渐稀疏,等到晚会结束,鞭炮声再次骤然响起,原来都看晚会呢!其实首届春晚亮相定位并没有很高,大伙就想办一台朴素的联欢会,现场只有五台摄像机,所 有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60人。

东方早报:

你在春晚中敢于向传统挑战,比如第一次让李谷一老师演唱当时的“禁歌”《乡恋》,你是如何让这样一首“禁歌”走上了春晚的舞台?

黄一鹤:

首届春晚采用直播形式,并在现场开辟电话点播,让观众一起参与晚会,这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事儿。那年李谷一接连唱了7首歌,观众看见李谷一,想 起《乡恋》,就打电话来点播。当时我心里是非常支持的。正好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就在晚会现场,他犹豫了许久。其间我让服务员拿了很多点播条给他看,大概有五盘,最后他冲我就走过来了说,“黄一鹤,播。”

东方早报:

第一届春晚可以说是让观众知道了主持人的意义。当时选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

黄一鹤:

在那之前,有报幕员、播音员,但是没有主持人这么一说。中央台报新闻的有沈力、赵忠祥,他们背诵能力很强,但没有临场的自我主张和发挥的经验。不过社会上还是能找到,马季、姜昆,他们的反应能力快。而当时我们有个偏见,相声演员一说起来嘴容易逗贫,害怕格调不高,所以又找来戏剧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喜剧演员王景愚,就是表演“吃鸡”的演员。但三个主持人全是男的,上台不好看。于是又找来了当时最火的电影演员刘晓庆。刘晓庆演过《小花》,当时正是最红的时候。他们几个在一起就成了很新鲜的组合。

东方早报:

第一届春晚还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黄一鹤:

当天晚会结束都12点多了,演员卸妆后都上了大轿子车,大家要一起去吃夜宵。台长让我看看人齐了没。因为主持人最后下台卸妆,我就先看主持人,一看少了个胖子。 我赶紧跳下车去喊马老师(马季)。最后在后台找到他,他抱着话筒,示意我别说话。我听了下才明白,他在说相声。原来一个首钢的工人很喜欢马季的相声,而当晚却因为值班没有听到他和赵炎的《山村小景》,就打电话来说,“马季你必须再给我讲一个。”

你的身影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

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只有风儿

送去我的深情

……

一曲《乡恋》

送给沈阳人

黄一鹤导演

为了老一辈艺术家

为了传承

祝福春晚越办越精彩

来源:整理自沈阳日报

编辑:沈阳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