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如何看待“软银200亿美元投资乐视”的传言被大量转发?

如何看待“软银200亿美元投资乐视”的传言被大量转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看待“软银200亿美元投资乐视”的传言被大量转发?

首先,这几天网上最火的人和事非贾跃亭和乐视莫属,即便与乐视不存在业务和产品的交集,网民对乐视事件的围观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贾跃亭的一举一动,乐视的一言一行甚至都能成为网民和媒体追逐的热点。

其次,此番乐视危机大爆发不同于以往,前期的讨债、换帅等事件没能对贾跃亭本身有实质性的制约,而此次资产和股权被冻结等措施对于贾跃亭带来的影响较大,人们对乐视的围观情绪愈演愈烈。此种情况下,媒体对乐视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其问题,尽管大多数报道秉持着客观的理念,但依旧难掩对贾跃亭这堵墙推一把的态度来博取阅读量。

辩证法的观念适用于任何场景,乐视危机也不例外。有人嘲讽乐视,就有人力挺乐视。矛盾永远是相伴相生的。

于是,当讨伐和批判的舆论几乎以压倒性态势充斥网络的时候,那些站在其他角度反观乐视危机的人也希望看到乐视有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比如刘强东,就公开表态对贾跃亭本人的支持以及对乐视发展的愿景(无论是不是蹭热点,在舆论风暴中敢于替贾老板站台也不容易)。

第三,也是重点。“软银200亿美元投资乐视”,孙正义的名头在商界的影响力自不必多说。而200亿美元的投资,这个数目大的惊人,要知道,刚刚完成融资的ofo才融了7亿美元,200亿美元的数字又怎一个“震惊”了得。如果这个数字是真,那么想必乐视就不仅仅是被输血,而是要被打上鸡血了。不管真假,这样的消息放出对遍体鳞伤的乐视必然是风雨中的一棵救命草,救不救的了命尚且未知,先抓住再说。

软银投资乐视,还阔绰的出手200亿美元,从人心理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乐视是这场风波中的弱者,谁都可以对其指指点点,它能为自己发出的声音只是妥协,承诺,以平息舆论的愤怒。但是,对“弱者”的同情心的爆发很容易激发一些人的情绪,人们需要寻找一个让乐视“振作”的出口,而这则消息也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满足了围观群众的心理。

看热闹的人想看到血淋淋的乐视如何刮骨疗伤,想看到贾跃亭如何为自己的梦想收场。在经历过一轮又一轮坏消息之后,如今人们对乐视危机的认识更加趋向理性,大家都希望从乐视的危机中反思些什么,吸取什么教训,而不是一味的站队抨击。

乐视何去何从还是个迷,但风波总会过去。

正好顺手搜了发布消息的账号,是一家号称做检测仪器、医疗设备研发的健康科技公司,打电话过去问了下,客服说,“我们是卖中医保健品的”。查了查这家自媒体过去发布的消息,“美国公布对朝鲜进攻计划”.....

一家疑似骗子公司的营销号,居然有这么多人信,从传播上讲,真是不可思议。我的朋友圈里,有前资深主持人(名字不好意思透露)、某基金的VP居然都第一时间转发了。

我想,大家轻信的原因有两点:

(1)造谣者多,但造谣孙正义的人少。这两年随着拜马云教的兴起,孙正义和软银逐渐在国内为人熟知。但对于一般的营销号来说,能够准确用孙正义和软银的招牌出来造谣的还很少,很多人可能因此就对这样的谣言不加鉴别。

(2)深层原因,是贾跃亭和乐视在经历了长期的冷潮热讽后,舆论开始返潮。以贾跃亭个人微信号的推送为标志,大家开始对这家公司产生了恻隐之心。嘲讽固然是嘲讽,但真当一个大企业濒临倒闭,一个曾高高在上的企业家需要低声下气地出来表态要负责的时候,舆论往往是会予以同情的。

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人潜意识里会希望乐视遇到一个救兵,而不是像现在遇到债主登门的情况。乐视垮台,让很多人再次看清了资本冷血的事实,因此,更期待着在这起事件里看到一点不一样的温情。所以,那篇谣言捏造的孙正义怒斥撤资的投资方“背信弃义”言论,达成了和围观群众的情感共鸣。

这篇推送我最早看到的时候只有1万阅读,五分钟后(绝对的五分钟,记得很清楚),已经超过十万,这样的病毒转发背后,肯定不是因为大家买了乐视股票,而是因为公众同情弱者,同情如今的乐视。

这事有点诡异。

截止3点左右作者将该文章删除,已经有10万➕阅读,以及上万人点赞,预测文章应该在二三十万的阅读数之间。

照理说,一个平时访问量只有几百的养生号发布这么一个明显的假消息,而且是关于科技的新闻,不应该有这样大面积的传播,但既然事情发生了,就让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原因。

我分析,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1.粉丝的高度重合性

能够相信养生的,大多对于谣言是没有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这部分人也是容易信谣传谣的人群。

2.在传播中,大家难分真假

我看很多科技圈的大佬们在传播的时候都是以一种调侃的语气或者讽刺的心理去转发的,但是许多人并不能识别出这是调侃,甚至没有去看转发语,就被标题吸引走,并转发了,潜意识里觉得——你看某某都转发了,肯定是有大事件。

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识别谣言的能力的,比如大多数人对软银中国、日本软银以及孙正义是傻傻分不清楚的。

3.还是有欣赏和支持贾跃亭的人

贾跃亭的性格个性鲜明,个性鲜明的人很容易招人恨,但也容易招人喜欢,而且是两极分化,憎恨的人很痛恨,喜欢的人脑残粉。

而这些支持贾跃亭的人可能在想,不管真假,转发一下祝福他吧,于是转了。

4.有人刻意为之

据朋友圈里某个乐视员工分析,这可能是一起针对乐视的“高级黑”公关。

因为在这个谣言之前,被刷屏的是贾跃亭的《请给乐视一些时间》,谣言一出,贾总的申明就有些变味了。

总之,就在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一场闹剧就这么上演了,他不仅检验了很多人的智商,更是对朋友圈和自媒体信誉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谣言止于智者,但是,现在网络上,很多智者也会被谣言忽悠。如今的谣言,不是你想识破就能识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根本来不及去辨别真伪,或者,还有人在求证时,谣言已经传播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

在现代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高科技原始人。指的是,具有很高的科技产品使用能力,但是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很差,只相信自己那部分信息,顽固不化。

网路中,虚拟群体,极其容易造成群体无意识,群体的智商快速下降,平时智慧的人也会变得成为短时的智商短路,容易随波逐流,从而变成谣言的传播者,甚至成为没有恶意的作恶者。

在谣言面前,更多人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者就当个乐子,但很多因此接触到信息的人却信以为真。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也愿意相信的信息,只要是心中所想,大抵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如今,乐视陷入漩涡,很多人还持有乐视股票,等待停牌结束,还有很多人是乐视会员,也有很多是供应商,都盼着尾款,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等着正面消息出现,恰好,这个谣言就来了。当然,很多人从内心要选择相信。

朋友圈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分辨率的地方,属于传播小道消息最好的阵地,在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认识,即便自己不信,也不好意思戳破,所以,谣言的传播就变得肆无忌惮。当你的朋友都有传的时候,连曾参都会跳墙跑的,圣人如此,何况老百姓?

其实,这样的消息只要稍加思索就不会上当。2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可以买下中国联通港股了,即便如孙正义一般有钱,也绝非是可以随意挥霍的小目标。至于,这么大的事情,更不可能由一个养生的营销号来发布。

这件事的性质很恶劣,也直接暴露了朋友圈传播谣言的能力,也让公众号的问题再一次呈现出来。某人说过,社交媒体不能成为传播谣言的集散地,但是,事实一再证明,谣言层出不穷,而且影响越来越恶劣,其运营方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对于我们来说,不要随便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遇到什么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拿不准的,等一等,让谣言飞一会,也许就不攻自破了。网络就是江湖,没有那么纯洁,假恶丑更不少,上网的人们要自重。

这个非常明显的传言之所以会被大量转发,个人觉得这背后有着炒作的成分,毕竟还是需要给人以希望嘛。但是随后就被双方辟谣了,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但是想要以此来炒作,起到提振作用,个人觉得机会不打

这一招玩的真好,先引出软银这一国际知名企业,目的是告诉那些中国的企业,不要重蹈当年拒绝阿里的覆辙,软银能看上乐视说明乐视还有极大的投资价值,然后再辟谣,目的是给中国的企业留时间去好好考虑,这个时间段制造中国企业争先恐后投资的假象,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这种策略简直是神来之笔,不知道有几人能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