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少人看?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少人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少人看?

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播出,杨坤的32场演唱会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黑黑的吉克隽逸、个性十足的吴莫愁、唱摇滚的梁博,还有华少的好舌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知不觉《中国好声音》又办了几季,张惠妹和齐秦匆匆来过,汪峰不断问着“你的梦想是什么”,那英念叨着“我带出了一个冠军”,周杰伦也渐渐讲起笑话,我们却没记住几个选手。2016年因为《好声音》变成《新歌声》,转椅变成了战车,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即使后来刘欢回归,还加入了我们的医生陈奕迅。

又过了两年,2018年的夏天《中国好声音》又回来了,只是在竞争激烈的音乐节目下,它的路看起来却并不好走。

从今年年初,各大选秀类的节目层出不穷,《偶像练习生》、《创作101》的火爆现在还余温不止。单说在暑期档,音乐类选秀节目就有《明日之子2》、《中国新说唱》、还有即将播出的《这!就是歌唱·对唱季》。

这么多新型绚丽的选秀让人应接不暇,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显得就有一些老气,好在它也已经调整了新赛制,但是目前看来没有很大的变化。

在进入第七个年头之后,《中国好声音》已经创造了中国音乐真人秀历史上的品牌延续纪录。它不仅是国内唯一一个连续七年播出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也是第一个总季数达到七季的音乐真人秀节目。

七年之痒的魔咒,并没有降临在《中国好声音》的身上,甚至随着许多竞品节目的起起落落,一路都不缺席的《中国好声音》,还有一种笑看风云变化、我自巍然独立的意思。

当然,在这种巍然独立的背后,无形中也让《中国好声音》成为了一面镜子,既折射出了音乐真人秀江湖的生态变迁,也反射出自己存在的意义。

从外部来讲,这七年的音乐节目,已经越来越趋于概念化。这种概念化,就是以音乐曲风、竞演形式,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点,从而以鲜明的节目逻辑,去占据音乐节目的细分市场。

对于丰富节目形态来讲,这种不断的细化和延伸,肯定是好事,而且还能让观众看更多的热闹。但当音乐节目越来越强调节目属性、播出属性的同时,自然而然会向另一个反向发展,那就是弱化节目中的音乐属性。

当一个音乐节目,节目属性高于音乐属性时,自然而然会将焦点向流量、话题、悬念等等方向倾斜,音乐节目也肯定会因此而不务正业,并且离门道越来越远。

要是热闹还是要门道?这是个问题!《中国好声音》这七年一路走来,在坚定选择门道后,也让它成为了音乐节目领域的清流。

很多人都会一直不断重复的说,这几年的《中国好声音》越来越平淡、越来越没有新意,其实你在这么认为的同时,同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你用节目效果这个标准,去套用《中国好声音》这样音乐属性极为纯粹的节目。因为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不制造偶像,只是让歌声回归于歌声,让音乐只以音乐的方式展现的节目。

说《中国好声音》不好看?你难道不知道《中国好声音》更重要的是——用要耳朵!

1.播放时间、时长

周五晚9点开始播放,11点才结束。虽然也有重播,但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党、上班族很忙碌,大多数都出去约饭、聚会,或是玩手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了,更何况这么晚,这么长的节目。

2.选手、赛制不尽人意

观众的音乐审美在不断提高,会唱歌的太多了,但有特色,好听的也就那么几个。好声音的学员大多数唱法较为大众化。且车轮战这种也显得很拖拉耗时。而且就算大家想关注下唱的好的听的歌,直接去QQ音乐热搜榜上听就行了,何苦去花时间看电视?

3.传闻多,口碑差

当我们在网上搜好声音,会出现很多不好的评价,像黑幕。观众喜欢的学员被莫名其妙淘汰,喜欢的导师费尽心血也打不过某位“常胜将军”。气不过的地方太多了,谁还去看啊。

3.娱乐节目的大量出现

在当下泛娱乐化的时代,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替代好声音的节目也越来越多。比如像今年的中国有嘻哈。人们自然会选择炒的更热,以及更合乎自己口味的节目。

4.手机媒体的发达

手机功能的不断发达,媒体技术的发达,带动了网络电视的发达。网络上的节目不受拘束,并且大量优秀的外国的节目、电影电视剧的引入。都追剧去了,谁还会去关注好声音呢。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好看,后面这几季幕后黑幕,导师只为了钱,以前周杰伦是我的偶像,但是现在中国好声音做导师以后感觉里面混日子一样,帮助学员能力有限,2018年中国好声音,谢霆锋,李健这些导师,好多观众议论纷纷,但是往往相反,谢霆锋,李健导师超过周杰伦导师。

黑幕太多!规矩太乱!